孩子犯錯要求道歉真的有效嗎?《公視主題之夜SHOW》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預設小孩!

Posted on

本週五(5/17)晚間十點《公視主題之夜SHOW》將連播3部電影短片《衝擊》、《蟋蟀密碼》與《瘀青》,其中來自伊朗的作品《衝擊》講述13歲的青少年西拿因偷竊並毆打電玩店老闆而入獄,雖與社工一同前往拜訪對方盼能和解,卻反遭大人藉由權威以眼還眼,被迫錄製帶有羞辱性的道歉影片,本片描繪了青少年在面對犯罪後,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艱辛過程。

公視主題之夜SHOW 公共電視 鄧惠文 超人類的新永生術 許翱麟 郭文華 呱吉 衝擊 蟋蟀密碼 瘀青
▲ 《公視主題之夜SHOW》劇照 ( 圖 公共電視 )
文章未結束,請繼續往下閱讀

本集論壇主題以《當孩子犯錯, 要他道歉 真的是為他好?》為題,邀請心理專家鄧惠文擔任主持,和曾有被迫道歉經驗的多位公民來賓,共同思辨面對孩子犯錯後,比「要求道歉」更重要的事,並從各自分享的親身經歷中找尋應對方式,與其做法會對孩子所造成的影響。節目上,主持人鄧惠文提問5個有關「孩子犯錯」的情境問題,讓現場公民來賓透過設想進行思辨交流,來賓們紛表當孩子犯錯時,除了「不預設立場」、「先處理情緒、再處理事情」以外,教導他們「引發思考」與「負責」或許比要求道歉更關鍵,也強調大人的處理方式會對孩子產生的影響及重要性。鄧惠文在參與討論後則深有感觸表示,「我從剛剛訪談到現在,心裡有個警惕是,我們多麼容易用我們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對待別人,不要用我的想法去預設,每一個小孩喜歡怎樣。」

公視主題之夜SHOW 公共電視 鄧惠文 超人類的新永生術 許翱麟 郭文華 呱吉 衝擊 蟋蟀密碼 瘀青
▲《公視主題之夜SHOW》劇照 ( 圖 公共電視 )

為試圖探究孩子在犯錯後的感受,鄧惠文向曾誤丟父母貴重物品經歷的來賓模擬提問:「你為什麼會把這些東西丟掉呢?」來賓進入情境略顯驚恐回答:「我真的沒有看到裡面是我們買的東西」,鄧惠文刻意開玩笑反問:「我沒有生眼睛給你嗎?」帶負面情緒的逼真演出讓現場公民大喊:「太嚴厲!沒有冷靜」,她笑說:「這個沒有冷靜?重來,NG!」,接著改以「正向教養」方式引導對方表達情緒,順利達成溝通和共識,但這段體會做為父母要忍住接納孩子犯錯情緒的橋段,也讓鄧惠文不禁直呼:「父母真難當!」

公視主題之夜SHOW 公共電視 鄧惠文 超人類的新永生術 許翱麟 郭文華 呱吉 衝擊 蟋蟀密碼 瘀青
▲《公視主題之夜SHOW》劇照 ( 圖 公共電視 )

究竟孩子犯錯後,「道歉」是否真的為首要之事?曾以自身故事寫下小說《走過愛的蠻荒》、投入偏鄉教育的逆境兒少教育工作者文國士,回憶起自己青少年時期抽菸的例子不諱言表示:「那時如果讓我覺得你是很不能溝通或很不懂得同理的大人,那不要說抽菸了,其他希望、甚至我覺得我想要做的改變,但因是你跟我講,我反而不想要變。」他認為處理孩子的問題時,心裡要有先後排序,分享自己是後來在高中時期從導師身上獲得同理的感受,現在也不會使用大人威權或過於嚴肅的方式與孩子溝通。

公視主題之夜SHOW 公共電視 鄧惠文 超人類的新永生術 許翱麟 郭文華 呱吉 衝擊 蟋蟀密碼 瘀青
▲《公視主題之夜SHOW》劇照 ( 圖 公共電視 )

同為擔任教師的公民來賓孟孟以觀看《衝擊》的心得給出提醒,「大人跟小孩看這影片的角度會不一樣,如果是他的同學(青少年學生)看到,我覺得就會把它拿來當成嘲諷的對象,他就會很容易走上犯罪這條路。」建議大眾可關注於在看不同事件中,幫助孩子學習「同理心」,以預防錯誤行為發生。另2部作品,《瘀青》揭露父權文化的家庭暴力與操控,呈現出人們的心理困境,女主角芭莉為掩飾自己哥哥毆打他3歲孩子的事實,企圖將事件塑造成父女之間的遊戲,敷藥、吃飯、刷油漆都成了遊戲項目,故事中油漆的藍色,隱喻著暴力後瘀青的顏色。《蟋蟀密碼》敘述男孩寄宿在專制型祖父的屋簷下,男孩試圖解開在寂靜中,唯獨的蟋蟀神秘的聲音,並找到應對祖父壓迫的方法,片中雖看不見任何暴力場景,但絕望和希望都埋藏在田園景色與環境音之間。

公視主題之夜SHOW 公共電視 鄧惠文 超人類的新永生術 許翱麟 郭文華 呱吉 衝擊 蟋蟀密碼 瘀青
▲《公視主題之夜SHOW》劇照 ( 圖 公共電視 )
公視主題之夜SHOW 公共電視 鄧惠文 超人類的新永生術 許翱麟 郭文華 呱吉 衝擊 蟋蟀密碼 瘀青
▲《公視主題之夜SHOW》劇照 ( 圖 公共電視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