榮獲2013年度「普利茲克建築獎」的日本建築大師「伊東豊雄」曾經說過,人與建築都需要和自然環境互相協調,仔細欣賞其每一件作品,創新的建築工藝令人讚嘆之餘,仍不忘致力與周遭環境取得平衡,引領使用者或參觀者走入虛實交錯的世界。
例如橫濱車站旁的「風之塔」,將原本的地下通風口,變身為會隨著噪音、風速而改變幻化其燈光組合的動態裝置藝術;而位於東京都的多摩美術大學,其八王子校區的圖書館外觀由不同跨度的拱型曲線組合而成,高穿透性的建物引進大量的自然光與周圍綠地融為一體,彷彿將整座圖書館「放」進校園的緩坡裏。
相較其他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,伊東豊雄的知名作品在台灣就能輕鬆邂逅,找時間安排順道拜訪的小旅行,體驗把大自然裝進建築裏的魔法。
∎ 高雄世運主場館
2009年完工啟用的「高雄國家體育場」,是當年的世界運動會舉行開幕、閉幕儀式的主場館,穿透式的空間規劃,亦是世界第一座有開口的體育場,屋頂使用多達8,844片太陽能模組,也是全球第一座具有百萬瓦太陽能發電容量的運動場。
「龍騰」造型的場館生命力十足,前端的「火焰」成螺旋狀向上延伸至天際,台灣傳統文化的舞龍表演化為藝術創作的靈感,活力充沛的飛龍更增添場館的力與美,揉入在地的元素於作品之中,大師的巧思讓人不得不佩服。
∎ 台北文創大樓
位於國父紀念館對面的「松山文創園區」,原本是松山菸廠的舊址,除保留部分工廠與倉庫作為古蹟保護,南邊為興建中的大巨蛋,而「台北文創大樓」則位於北側。
屬BOT模式獨立經營的台北文創大樓,以嶄新的綠建築與松山菸廠古蹟共生共榮,建築物本體以大圓弧、類似梯田往上逐層退縮,不但消除建物本身的壓力,也拉近了與人的距離。大樓前的文化廣場為新舊文化邂逅融合、人與人緊密交流的場域,挑高兩層樓的地下中庭超吸睛,以一大片綠意盎然的植生牆與大樓相望,營造出的露天環境靜謐而獨立,前衛的建築體現多元文化生活的嶄新空間,也創造出文化交流的特殊氛圍與面貌。
∎ 台大社會科學院
座落於台大校總區東北方的社會科學院,前身為位於徐州路上的台大法學院,新大樓的主體為8層樓的教學與研究空間,而最有特色的設計即是在獨立成棟的圖書館。
三面牆均為玻璃的半透明空間設計,舉目即能親近大自然,以既像雲朵、又像樹葉的幾何圖形組合而成的屋頂,讓人宛如置身森林的樹蔭之中。1F開架式的閱覽室,由88根樹狀立柱結構撐起挑高近6米的空間,連結似雲似蓮的屋頂,陽光恣意從天窗灑下,營造出彷彿置身於林蔭間閱讀的氛圍,而書架上的藏書更有如知識的森林寶庫,擴大閱讀者的視野,人也與天地自然合而為一。
∎ 台中國家歌劇院
座落於台中市西屯七期重劃區的「台中國家歌劇院」,以「聽的建築」作為設計原點。幾乎沒有直線的曲牆作為結構主體,大小不一的孔洞是聲音、光和空氣流動的空間,讓人無論身處哪個角落,都能聆聽四通八達的「美聲涵洞」。
呼吸孔模擬自然界的生物,彷彿歌劇院得以透過呼吸孔與城市一同呼吸。曲牆上一點一點如同星座分布連成的一條線,是引進日本榮獲世界專利的防火水幕系統,每一個點都是一個噴頭,當偵測到火災發生時,就會降下細細的水幕,增加歌劇院的安全性!遠眺歌劇院,不論玻璃牆面或水泥牆面都是如同酒瓶般的形狀,大師將之稱為「壺中居」,意味著欣賞表演藝術讓人酩酊,讓人醉心。